聯系我們
服務熱線
186 6256 5050
聯系人:鄧經理
電話:0512-57020003
郵編:215321
郵箱:sales@anyuanke.com
網址:www.lzvictory.com
地址:昆山市張浦鎮花苑路999號
誠信 · 創新 · 負責
制造更好的產品 創造更美好的社會
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
2017/6/25 21:52:00??????點擊:
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這幾年逐年提升,2013年是3.7萬臺左右,到2016年接近9萬臺。
從技術層次度上來說,從2015年已經開始進入了市場的啟動期,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技術的快速發展期。大概在2025年左右,工業機器人技術將會在我們國內實現大發展。
截止2016年全國已建和在建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區近50家;有影響力的機器人公司預計有800多家;上市公司涉及機器人業務的公司超過50家;中國內地機器人企業2015年增長了30%?,F在,大家都充分認識到了機器人的重要性,各地都在積極發展機器人。
工業機器人產業構成分為上游、中游、下游。上游包括一些關鍵的核心部件,中游主要是指本體以及集成技術,下游包括二次開發以及周邊設備的開發。
中國工業機器人四大瓶頸與突破點
發展瓶頸1:國際廠商先發優勢,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低。
比如精密減速機在額定扭矩和傳動效率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。
伺服系統的電機動態響應、過載能力、效率等方面存在差距;工業機器人需要15個系列,而我們現在還達不到這樣一個水平。
控制器硬件方面差距較小;軟件實現的構建、控制算法、二次開發方面存在差距;動力學性能有待完善;工藝軟件包、工藝應用上尚有差距。
工業機械手、工業機械臂,它所做的工作是要求有速度、精度、重載的,但是靈活性還不夠。
人類工作分工比例:胳膊為主20%,雙手為主80%。富士康有百萬臺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計劃,但最后并沒有達到它的目標,因為它的很多工作需要手部的操作,而不是臂的問題。
現在的工業機器人可以講還是殘疾的機器人,還需要進一步完善。
對于現有的工業機器人要擴展它的功能、提高它的性能,使它變成一個智能設備。新型機器人研發上,我們希望研發靈巧性的機器人,包括雙臂機器人、柔性機器人、靈巧手、智能傳感機器人等。
現在的機器人只是一個傳統的特殊設備,它在一些關鍵性的環節上進行應用,與人之間是互補的關系,但可以滿足市場對質量和效率的要求。新一代機器人才可以叫“機器人”,它的應用更加普遍,可以實現與人的替代關系,可以滿足市場對新制造模式的需求,減人力、降成本、提高產品競爭力。
除此之外,還需要考慮機器人的應用場景,我們不要只是盯著高端應用,也要注意低端應用。比如衛浴五金(打磨拋光),看似簡單的工作,如果要讓機器人來做,它要有一些力的感知等要求,它的應用要求甚至要比用在汽車生產線上的還要高,比如它要防水、防塵、防爆;力控制、離線編程、曲面規劃、打磨工藝。這個行業對價格也非常敏感,如何做低成本的系統,這是大家要考慮的。
對于工業機器人來講,一定要和傳感相結合,尤其是與視覺相結合,來擴展工業機器人新的應用,同時也使得工業機器人更加適應于環境的變化、任務的變化。
工業機器人今后也不再只是做一些單元性的機器人單元,要走向“數字化工廠”。
這是現有的機器人,我們希望做到下一代工業機器人,包括柔性臂、雙臂人機協同,要具有安全性、交互性。
(1)環境理解問題:研究機器人在自然、不可預知、動態環境中的感知。
(2)行為方式及安全問題:研究機器人和人在緊密接觸、密切配合行為過程中確保人-機-物安全的技術。
(3)交互問題:研究機器人作為“人類助手”、乃至進入普通人生活相適應的友好、智能、自然的人機交互技術。
過去都是以機器為中心,人推動搖控器、手把手教機器人怎么干活;今后應該以人為中心。機器人來適應人,比如人打個手勢,機器人就知道干什么;人說一句話,機器人就能理解這句話從而做出行動;這是一個根本的改變。
(4)學習與進化問題:研究基于反饋思想的在線學習方法,通過不斷的在線學習和吸收他人的觀點,提高自身能力,實現進化,使其能夠適應外界不斷變化環境和復雜多變的作業任務。在這個問題中,要研究自主學習、協同進化、機器思維、成長發育等內容。
我們希望利用新一代機器人構造“智慧的工廠”,這就是工業4.0提出來的發展方向。
從技術層次度上來說,從2015年已經開始進入了市場的啟動期,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技術的快速發展期。大概在2025年左右,工業機器人技術將會在我們國內實現大發展。
截止2016年全國已建和在建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區近50家;有影響力的機器人公司預計有800多家;上市公司涉及機器人業務的公司超過50家;中國內地機器人企業2015年增長了30%?,F在,大家都充分認識到了機器人的重要性,各地都在積極發展機器人。
工業機器人產業構成分為上游、中游、下游。上游包括一些關鍵的核心部件,中游主要是指本體以及集成技術,下游包括二次開發以及周邊設備的開發。
中國工業機器人四大瓶頸與突破點
現在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可以說基本集中在了日本和歐洲。在日本,它的關鍵性部件——減速器是遙遙領先的,并且已經形成了很強的技術壁壘;德國的工業機器人原材料、本體零部件具有很大的優勢;在中國,我們現在的機器人產業是處在產業鏈的下游,主要是系統集成、二次開發、定制性部件和售后服務。也就是說,我們的技術還處在低端。
發展瓶頸1:國際廠商先發優勢,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低。
要進行市場份額的突破,就得占領高端市場,我們現在基本上是走低端市場,我們要想辦法走高端市場。
比如精密減速機在額定扭矩和傳動效率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。
伺服系統的電機動態響應、過載能力、效率等方面存在差距;工業機器人需要15個系列,而我們現在還達不到這樣一個水平。
控制器硬件方面差距較小;軟件實現的構建、控制算法、二次開發方面存在差距;動力學性能有待完善;工藝軟件包、工藝應用上尚有差距。
工業機器人系統:核心技術缺失、產業空心化,國產機器人產業面臨性能與成本的雙重壓力;產品低端化、低水平重復,國產機器人產業需求與現有產品性能之間的矛盾突出;前沿技術研究零散,系統性支持缺失,占領機器人技術及產業國際制高點形勢嚴峻。
今后的工業機器人會使用碳纖維、尼龍等復合材料。
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,目前全球一共有28家高校建立了機器人工程的專業,有一些學校像湖南大學、東南大學、東北大學甚至都成立了機器人學院來培養機器人的專業人才。
工業機械手、工業機械臂,它所做的工作是要求有速度、精度、重載的,但是靈活性還不夠。
人類工作分工比例:胳膊為主20%,雙手為主80%。富士康有百萬臺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計劃,但最后并沒有達到它的目標,因為它的很多工作需要手部的操作,而不是臂的問題。
現在的工業機器人可以講還是殘疾的機器人,還需要進一步完善。
對于現有的工業機器人要擴展它的功能、提高它的性能,使它變成一個智能設備。新型機器人研發上,我們希望研發靈巧性的機器人,包括雙臂機器人、柔性機器人、靈巧手、智能傳感機器人等。
現在的機器人只是一個傳統的特殊設備,它在一些關鍵性的環節上進行應用,與人之間是互補的關系,但可以滿足市場對質量和效率的要求。新一代機器人才可以叫“機器人”,它的應用更加普遍,可以實現與人的替代關系,可以滿足市場對新制造模式的需求,減人力、降成本、提高產品競爭力。
除此之外,還需要考慮機器人的應用場景,我們不要只是盯著高端應用,也要注意低端應用。比如衛浴五金(打磨拋光),看似簡單的工作,如果要讓機器人來做,它要有一些力的感知等要求,它的應用要求甚至要比用在汽車生產線上的還要高,比如它要防水、防塵、防爆;力控制、離線編程、曲面規劃、打磨工藝。這個行業對價格也非常敏感,如何做低成本的系統,這是大家要考慮的。
對于工業機器人來講,一定要和傳感相結合,尤其是與視覺相結合,來擴展工業機器人新的應用,同時也使得工業機器人更加適應于環境的變化、任務的變化。
工業機器人今后也不再只是做一些單元性的機器人單元,要走向“數字化工廠”。
這是現有的機器人,我們希望做到下一代工業機器人,包括柔性臂、雙臂人機協同,要具有安全性、交互性。
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挑戰四個任務:環境挑戰、任務挑戰、行為方式挑戰、自然交互挑戰。
(1)環境理解問題:研究機器人在自然、不可預知、動態環境中的感知。
(2)行為方式及安全問題:研究機器人和人在緊密接觸、密切配合行為過程中確保人-機-物安全的技術。
(3)交互問題:研究機器人作為“人類助手”、乃至進入普通人生活相適應的友好、智能、自然的人機交互技術。
過去都是以機器為中心,人推動搖控器、手把手教機器人怎么干活;今后應該以人為中心。機器人來適應人,比如人打個手勢,機器人就知道干什么;人說一句話,機器人就能理解這句話從而做出行動;這是一個根本的改變。
(4)學習與進化問題:研究基于反饋思想的在線學習方法,通過不斷的在線學習和吸收他人的觀點,提高自身能力,實現進化,使其能夠適應外界不斷變化環境和復雜多變的作業任務。在這個問題中,要研究自主學習、協同進化、機器思維、成長發育等內容。
我們希望利用新一代機器人構造“智慧的工廠”,這就是工業4.0提出來的發展方向。
- 上一篇:熱烈祝賀安源科自動化成功掛牌蘇州股權交易中心 2017/7/3
- 下一篇:FBC四光路激光機 2017/6/9